《经济学说史》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2-12-13 10:39:48

案例主题:经济学家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分歧

适用专业:经济学

讲授课程:经济学说史

讲授章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切入点:经济学的阶级性

讲授目的及效果: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有立场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研究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人民至上。

案例正文: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对谷物进口进行限制,从而保护本国谷物的价格。在此时期,英国经济学界围绕谷物贸易保护政策该不该推行问题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

李嘉图坚决反对《谷物法》。他的论证思路是:谷物贸易保护会推高国内谷物的价格,工人的工资就会由于生活费用的提高而提高,进一步导致资本家的利润和资本积累减少,社会经济就会停步不前;另一方面,谷物高价会使地主的地租收入提高,但地主阶层是一些不劳而获、挥霍无度的家伙,他们财富的增加只能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减少,生产能力的破坏。

马尔萨斯则力挺《谷物法》。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购买力不足会导致的生产过剩。工人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生存;资本家具有无限积累的愿望,从而只供给不需求;只有地主贵族的保证了需求的旺盛,之所以出现生产过剩就在于地主们的收入太低了,而《谷物法》保护了地主的利益也就是促进了社会的利益。

两个人关于《谷物法》的分歧来自于他们不同的阶级立场。李嘉图把资本家的利益等同于社会的利益;而马尔萨斯把地主的利益等同于社会的利益。经济问题总是关乎不同群体的利益,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谋发展,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等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立场。




(作者:刘文超)


关联阅读